政策解读
原标题:今后3年落实28项具体措施和5个专项行动(引题)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 提高群众满意度(主题)
(资料图片)
人民日报记者 杨彦帆
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公众健康,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主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联合印发《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包括基础质量安全管理、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质量管理网络等方面在内的28项具体措施和5个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医疗质量有哪些发力重点?如何切实提高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专注质量安全——
加强重点环节和领域日常管理
根据行动计划,我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将开展为期3年的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
“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强,医疗机构发展从过去的规模扩张转变到提质增效,管理运行方式也从粗放管理转变到精细化管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杨尹默表示,此次行动计划针对医疗质量安全领域的一些薄弱环节提出了具体举措,特别是强化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日常管理,将进一步夯实质量安全管理基础。
提升急诊质量。强化院前医疗急救与院内急诊的无缝衔接机制,畅通院前医疗急救与院内急诊信息,完善急危重症患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多发性创伤、心脏骤停等急危重症患者的多学科协作救治机制。
改善门诊医疗质量。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加强门急诊专业人员和技术力量配备,优化门急诊诊疗工作流程、门诊疑难病例会诊和多学科门诊诊疗服务,加强手术、化疗、输液等门诊服务的质量安全管理。
在提高日间医疗质量、保障手术质量安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加强日间医疗病种和技术管理,强化日间医疗科室和医师审核授权管理;全面加强手术患者术前评估、麻醉评估,落实术前讨论制度等。
“行动计划对加强急诊、门诊、日间、手术、患者随访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对医护人员准入、药品管理等多方面,予以再次强调,具有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将进一步助力医疗机构坚持安全底线,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杨尹默说。
以患者为中心——
提升诊疗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
“行动计划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最终要落到保证患者诊疗的质量和安全上。”北京老年医院副院长倪如暘说,按照行动计划,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打破传统学科划分和专业设置壁垒,以多学科协作为基础,探索专病中心建设,为患者提供重大疾病诊疗一站式服务。
多学科协作模式能够促使多科室之间形成合力,进而提高临床诊疗效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建立多个专科及多个病种的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杨尹默认为,这样的服务模式有利于让患者享受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避免治疗不足和治疗过度。
据了解,行动计划设立了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破壁”行动、病历内涵质量提升行动、患者安全专项行动、“织网”行动5个专项行动,就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建立“以疾病为链条”的诊疗模式、病历内涵质量、患者安全管理、质控体系建设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和目标。
“5个专项行动将从不同方面提高医疗质量安全内涵。”倪如暘表示,“这不仅要求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也要求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根据行动计划,到2025年末,要实现全国三级医院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明显下降、全国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提升至45%、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不低于90%等目标。
强化质量控制——
进一步扩大医疗质控工作范围
行动计划提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规范本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加强中医质控中心建设和设置,进一步扩大质控工作覆盖范围,将部分重点专业质控组织延伸至县区。
“医疗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医疗诊疗环节。”杨尹默表示,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已具备进一步健全质控体系的条件,这不仅需要医疗机构加强自身管理,在行业、地域层面也需要加强引领和规范,促进质控工作体系化发展。
在加强中医药质控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医疗机构应将中医医疗技术应用、中药合理使用等,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加强中医药质控机构设置和建设,加大中医诊疗技术规范的修订和完善。
“绵阳近年来成立了市级中医脾胃病医疗质控中心、市级中医针灸质控中心等”,绵阳市中医医院院长张明说,“通过加强培训、指导和督促,进一步规范中医综合治疗流程和诊疗行为,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据了解,到2025年末,我国将设置完成不少于60个专业的国家级质控中心,不少于10个中医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不少于1800个省级质控中心,不少于300个省级中医质控中心;不少于1.8万个地市级质控中心(组织),不少于1800个地市级中医质控中心。质控工作将逐步覆盖住院、日间、门(急)诊等全诊疗人群。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大西洋生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2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